创办品牌 Masion Martin Margiela 后,设计师 Martin Margiela 在设计领域走上「神坛」,而于 09 年辞去品牌(现更名 Masion Margiela)创意总监后,便如同「神隐」;
十月末,Martin Margiela 再次回归我们的视野中,以「安特卫普艺术家」的身份,在巴黎展示了其第一场个人艺术展,揭开其艺术生涯的第一步,我们同样有机会参与其中。
Martin Margiela,
首次个展的缺席、
变化、偶然、工艺,
如何呈现于艺术创作:
消息一经释出,便成为时尚圈的重磅,前往的 Margiela 粉丝和时尚爱好者,可在 Margiela 设计的 40 余件雕塑、照片、视觉作品中,看到他围绕「缺席」、「变化」、「偶然」以及「工艺」四个关键词,进行着一贯的标志性创作;
首先是「缺席」,在开幕当天,策展人 Rebecca 便对媒体说道:“ Martin Margiela is not here”,但没有人对「神隐」的 Margiela 会缺席感到意外,而 40 余件在场的艺术作品,则像弥补着弥补他的「缺席」。
在这些艺术作品中,频繁出现了「头发」这一主体,如《Hair Portraits》使用了 6、70 年代的复古杂志,封面则均呈现着被头发挡住脸部的模特;
《Vanitas》则由 5 个不同颜色头发的硅胶球组成,从金色到白发,代表着人生的 5 个阶段,对于出生于美发世家的 Martin Margiela 来说,也指向着时间的变化与流逝。
同样传达着「变化」概念的,还有参展法式,这一次,参观者需要从美术馆的紧急出口进入,再搭乘不常使用的电梯,在满是百叶窗、窗帘搭建的迷宫中漫步参观;
艺术展的部分作品旁,会留有一位工作人员,偶尔将墙上的作品拿走,偶尔又将作品展示出来,这是 Martin Margiela 要求的形式,以传达「偶然」主题;
从参观方式、艺术品到安排工作人员展示的「偶然性」,Margiela 也将整个美术馆内上演的一切,打造成一件艺术作品。
安特卫普美术馆 Zeno X Gallery 的创始人,则表示他在 Margiela 的作品中,看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「工艺」水平,在《Bus Stop》中,用合成皮毛制成公交候车站,将「城市工业」化为有着皮毛的动物;
而《Red Nails》则由玻璃纤维制成,一大一小摆放,光线下有着极为逼真的质感及女性美感。
名为《Dust Cover》的艺术作品,则被允许以触摸,去辨别皮面下为何物。
尽管 Martin Margiela 说,希望「避免」参观展览者,想起他曾经的时尚设计,但我们和大家一样,难以避开从 Margiela 的时尚成就中,去更好地了解、这位被人们痴迷的时尚设计师,和他此次个展中的 4 个关键词。
理解这些关键词,
在过往 Tabi 等作品中,
皆可找到「线索」:
对于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成就,伦敦大学教授 Angela McRobbie 认为,他开创了「艺术时尚」这一概念;
2019 年《Martin Margiela: In His Own Words》这部纪录片,则更大程度地将其推至设计师中的神坛地位,时尚生涯中极具「艺术性」的一面,也往往是打动我们的原因。
不同于许多设计师,Martin Margiela 几乎从不把自己暴露于媒体和公众,也不会在秀场结束后进行谢幕,「缺席」于观众面前,却用服饰搭建人们对设计师的想象;
为数不多的 Martin Margiela 本人照片
在 Martin Margiela 早期秀场中,常将走秀模特蒙面,意图观众能将注意力,放在服装是如何在模特身体上传递着「协调」。
我们前文提及的「头发」,也是 Martin Margiela 常会运用的元素,如来自 SS09 的夹克,工作室花费大量时间,将废弃的假发以手工制成,通过极致工艺感打造一件高定服饰;
许多手工定制的服饰,也都传递着 Margiela 对「工艺」的追求,扑克牌、手套等廉价而又特别的材料,皆可在手工分解重组后,解构成为一件「高定」。
这些工艺,也延伸出了偶然性,材质的独特,让其在时间的推移下产生氧化等「变化」,部分单品则有着手工痕迹的缝线外露等「偶然」;
如 SS06 中,模特佩戴的冰块耳饰、项链,在温度变化下慢慢融化,染料顺着皮肤,浸染了白色服饰,完成独一无二的染色;
而最为标志的 Tabi 鞋,早期曾以白色油漆涂抹,而变化出各不相同的掉漆效果。
Martin Margiela 用时尚单品展示艺术性的例子,还有很多,上述的作品与形式,都能在本次个人艺术展中,找到对应的创作手法;
通过个展,也让我们感受到 Margiela 从「神隐」时尚设计师,到安特卫普艺术家的身份转变,不少关于此次个展的评价,以及幕后消息,则为我们带来了更加全面的信息,和更值得期待的理由。
或在明年来到国内,
虽然有一些负评,
但亦是时尚爱好者们,
进入 Margiela 大脑的机会:
此次 Martin Margiela 首次个人艺术展的合作对象——Chris Dercon,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:“ 之前展示过的部分 Martin Margiela 艺术品,曾收到许多批评。”
北欧艺术杂志《Kunstkritkk》也认为,许多 Martin Margiela 艺术品「似曾相识」,有其他风格的影子,且说「他作为艺术家,起步晚了二十年」,Martin Margiela 作为艺术家的身份转变,并非一帆风顺。
但不可否认,「时尚爱好者」才是此次个展的重要参与者,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走进 Martin Margiela 艺术世界的机会;
记录此次艺术品制作过程的照片
个展举办场馆 Lafayette Anticipations 的负责人,将这一次参观的过程,比喻为「穿过 Margiela 的大脑」,而在安特卫普 Zeno X Gallery 获得了正式代理权后,会将 Martin Margiela 的个人艺术展,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巡回;
策展人 Rebecca 也在其社交媒体中说道,此次 Martin Margiela 个展很有可能会在明年,来到中国,意味着我们或许会有更多机会与可能,去走进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世界,穿过他的大脑去感受「变化」与「偶然」。
工作人员随机展示作品
Martin Margiela 的再次活跃,让人对这位安特卫普艺术家的首次个展,会在国内以怎样的形式呈现感到期待,作为曾经打破时尚规则的设计大师,能否带来更多打破规则的艺术作品,同样是重要看点。